腫瘤剋星~雞角刺~ 名稱 : 雞角刺~ 別稱 : 白雞角刺、白雞過刺、牛母薯刺
我們目前所使用的千元大鈔,背面左下角之美麗植物就是所謂埔里國寶~雞角刺
學名 : Cirsium albescens Kitam.
大薊(Cirsium albescens K.)為菊科薊屬植物,又稱雞角刺。
大薊全草,包含地上部分及根,皆可入藥。
台灣青草藥使用習慣上,會採用白花種。
分類 : 菊科
型態 : 具有治療白帶,骨刺,腸癰疔瘡,
肺熱咳嗽,肺癰,火燙傷之功效。
性味:甘,涼,入肝、脾二經。
學名:Cirsium albescens Kitamura 科別:菊科.
別名:白花大薊.白雞角刺.白雞過刺.牛母薯刺.
雞公刺.雞鵤胎.雞薊卷.大小薊.濱刺。
產地:台灣南部及東部海岸至低海拔山區之路旁.
海邊沙床或草原上自生。離島澎湖.蘭嶼亦產。
採集加工:夏.秋間採全草或挖根.洗淨.曬乾備用。
功能:(全草.根)補虛.涼血.活血.祛瘀.利水.消腫.解毒。
用於:吐血.衄血.虛弱.骨刺.水腫.淋病.
白帶.便血.尿血.崩漏.癢疹.疔癰.腸癰.燙.火傷。
根據草藥店老闆敘述:雞角刺無論根、莖、葉皆可入藥是沒錯,
然而葉子部份不可內服,葉子浸泡米酒之後在外用上可治療皮膚過敏、
蚊蟲叮咬或各種無名搔癢。可是根據台大醫學院所做的研究報告,
葉子因含有傷害腦神經系統的毒素,故而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腦部受傷。
而根部可以燉煮或浸泡米酒方式為之,
燉煮以少許排骨加雞角刺根大量水燉煮3~4個小時
〈如果以電鍋燉煮必須連煮兩次其藥效才能奏效〉,
喝其燉煮後的湯水可治肝腫瘤以及各種器官腫瘤。
甚至筆者的一位友人罹患肝癌,
長期服用浸泡後的雞角刺酒,情況已改善70%以上。
根部浸泡米酒可治各種酸使用習慣上,會採用白花種。
(本草綱目.卷十五.大薊、小薊) 引陶弘景曰:“大薊是虎薊,小薊是貓薊。” 文中李時珍又曰:“薊猶髻也,其花如髻也。 曰虎、曰貓,因其苗狀猙獰也。曰馬者,大也。” 【性味】 甘、苦,涼。 (名醫別錄):“根,味甘,溫。” (日華子本草):“葉,涼。” (本草彙):“味甘,微苦,氣寒,無毒。” 【歸經】 歸心、肝經。 (滇南本草):“入肝、脾、腎三經。” (本草新編):“入肺、脾二經。” 【功效主治】 大薊,始載於(名醫別錄)。 為菊科植物薊Cirsium japonicum DC.的乾燥地上部分或根。 產於全國大部分地區,如中南、西南、華東、華北等地。 夏、秋二季花開時割取地上部分,或秋末挖取根部,除去雜質,曬乾。 洗淨,潤透,切薄片,乾燥,即為“大薊根”。取大薊段或根片, 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、內部焦黃, 色噴淋水少許,取,出景乾,即為“大薊炭”。 雞角刺的葉子大大的,葉旁有整排的刺,刺人會痛~ 埔里的雞角刺~
|